我就是那個讀書沒方法會從頭看到尾的那個人,比較愛看書好像是2年的事情,那時候的一位主管不管多忙,三不五時就買很多書充實自己,不懂的就找書來看,看書是最便宜的學習方法。後來,我也漸漸被潛移默化,不懂的問題會去找書來看,因為預算不多,我會先去圖書館找,真的很喜歡的,我會買回家,就這樣默默地有了看書的習慣。
書中提到要停止"低水平勤奮陷阱",不要的一昧在書上劃金句做摘錄,一個不小心就會變成「聽過了無數大道理,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」。我看到第一頁的時候就在想,這不就是我昨天在做的事情嗎?好囧,但也願意承認並想改變。作者也曾經這樣做過,甚至一年給自己目標要讀100本書。書讀得不在多,而在有沒有把不懂的東西融會貫通變成自己的知識。所謂自己的知識就是可以拿來運用在生活或工作中,不需要再去翻書來看。
內化成能力的知識,是最忘不掉的。
我們需要把讀書的方法升級,要把新舊知識之間建立關係。看這個的時候,覺得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,發現可以把生活和工作中有關的事情都聯想在一起。我看到「把新舊知識之間建立關係」當下聯想到的是,我最近看到震旦月刊裡有篇是領導力大師Marshall Goldsmith在講領導的撇步,跟海威老師教的危機處理心法不謀而合。在還沒看「好好學習」這本書之前,我就默默的幫這兩項知識做了連結。但我那時候的我還不知道這樣的「底層規律」,現在的我知道了,也更知道要如何靈活運用這樣的方法壯大我的知識庫。
書中提到學習「臨界知識」需要具備2種心態
1. 綠燈思維
2. 以慢為快
這兩種心態都不容易啊!綠燈思維是在探討習慣性防衛,當別人反駁你的觀點的時候(要分清楚別人是在反駁你的觀點不是反駁你)
,你要具備讓別人反駁的能力。
書中也提到,習慣性防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,但也從中默默地阻礙我們成長。
被反駁的時候,總是想說些甚麼替自己辯解,這個我可以明白。在生活中,我覺得比較難的是被平輩反駁的時候要如何有綠燈思維+閉嘴聽他說。因為是平輩,說話就比較直來直往,綠燈思維真的是個不容易的修練阿~但我後來又想了想,綠燈思維可以創造雙贏的局面,所以一定要苦練。
而以慢為快,大致上是在說,現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,大家都想要搶時間、搶先機、站在風口上,但這樣真的就是真的快了嗎?過程中如果太快,根沒有紮穩,一個不小心就成了「吃緊弄破碗」了呢!基本功還是要先穩紮穩打,有了基本功,我想之後學東西就會很快有效率了。
「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上的方法不限於讀書,在學習上的各個領域是相通的。」所以以快為慢也是種底層規律!
PS. 大家看完如有想法,請一定跟我分享噢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