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約是在2014年,在上海工作的時候,我開始使用了行動支付;
行動支付的便利,讓我可以在生活中快速地解決很多事情。
舉凡生活中的水費、電費、瓦斯費還有生活必需品「網路」,
這些費用,在大陸都可以直接綁定行動支付,每月會提醒你繳款。
以前常用京東、1號店、淘寶買東西,用滴滴打車叫出租車,
跟小區口的水果攤買水果,都可以用行動支付。
今年回去上海見見朋友們,
發現太久沒用行動支付的我,付錢都輸人!!!
帶去的紙鈔都沒什麼用,原因是什麼呢?
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張圖:
很多大樓商場的停車場也都取消人工收費,
大部分的停車場都是掃描車牌號碼,
(台灣也有很多地方都這樣做了)
只需要記得自己的車牌號碼,連停車幣都省了,
離開停車場的時候,使用商場提供行動支付的二維碼,
掃碼付款完就可以離開囉!
很多餐廳已經不收現金了,
去了一家小吃店吃螺獅粉,生意好到爆棚,
人多到要抽號碼牌候位,用餐時間大概要等待1個小時。
小吃店點完餐要先付款,我選擇先用現金付款,
拿了100元給店員,心裡想著:太好了他有收現金!
結果店員在櫃檯差點找不開零錢,因為真的太少收現金了,
(突然間覺得我在給店員添麻煩...好啦,以後微信支付...)
大部分都是用行動支付付款,嗶一下完成付款。
行動支付的快速,讓服務失去了溫度。
後來又去了一間糖水店吃東西,
跟著朋友走進去,服務員只管著帶位把我們領進去,
桌子上用玻璃押著菜單和付款的二維碼,
點完餐掃碼付款,店家會收到我們點餐的內容,就直接上菜了。
整個過程跟服務員的互動是非常少的,
如果你問她菜都上齊了沒有?
他會跟你說:你要看一下你剛剛點了哪些菜。
有趣吧?
去了這家糖水店之後,內心有了小小衝擊,
平常去一些喜歡的餐館吃東西,
喜歡去的原因不外乎東西好吃;
有熟悉的服務員、老闆或老闆娘,
他們看到你就知道你喜歡吃什麼菜,偏甜、偏鹹或著是香辣,
邊點菜邊聊天,讓彼此有了更多的認識,開始有說有笑。
這些「溫度」,在使用APP自己點餐付款後都漸漸不見了,
跟朋友討論這件事的時候,其實有點失落,
以前在餐飲業工作過,少了互動,可能就感受不到客人當下直接的回饋了,
得到的回饋可能就是在美團點評上的好評或差評,
但從美團點評上看到回饋的時候,通常都為時已晚了,
客人已經帶著不開心的情緒離開,錯過了補償的時機。
科技的進步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,
市面上太多假鈔流通,帶動了行動支付的蓬勃,
希望我們在享受這樣便利的同時,
也能維持人與人之間有溫度的互動。
這次用觀光客的身份回去玩耍,
我很好奇,
外國旅客如果沒有用當地的行動支付,也沒有手機下載APP,
那這樣會不會覺得上海很無趣、很不近人情呢?
因為真的是會諸多不便呀~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